單簧管屬于什么樂器
20年老店 品質保證
單簧管介紹
單簧管屬于木管類的樂器。
別稱:黑管,或克拉管(法語為clarinette,德語為Klarinette),有管弦樂隊中的“演說家”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。
常見的調:降B調和A調
應用譜號:高音譜號,移調高大二度記譜。
實用音域:小字組D-小字三組F。
實用音域:小字組D_小字三組F
結構組成:哨頭(單簧片),小筒,主體管(兩節),喇叭口,和機械音鍵系統。
普通型:硬制橡膠,ABS塑料,酚醛樹脂等。
專業型:經特殊處理的烏木,紫檀,紅木或有機玻璃等。
使用材質:普通型:硬制橡膠、ABS塑料、酚醛樹脂等;
樂器特色:高音區嘹亮明朗,中音區富于表情,音色純凈,清澈優美。低音區低沉,渾厚而豐滿,是木管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。天合琴行服務熱線:0532-85772812
單簧管起源
單簧管是屬于單木管樂器當中的一種,通常是使用非洲的黑木來進行制造的,由木料、硬橡膠或金屬進行制成的,其中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,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,管身是可進行裝拆的喇叭口,管體成圓筒形狀。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,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,并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,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,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,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。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風笛和號角,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演變而來?,F在的單簧管是德國笛子制作人約翰·丹納(Johann Denner,1655年-1707年)在1690年發明的,此后屢經改進,最終由德國長笛演奏家特奧巴爾德·波姆定型。單簧管除降B調外,常用的還有降E調小單簧管和音區向下延伸的中音單簧管、低音單簧管、巴塞特單簧管和最低音單簧管等。傳統上,單簧管是木制的,考究的單簧管一度是用象牙制作的,但如今已普遍采用塑料制作。單簧管的性能十分靈活,可以輕松地演奏掠過多個音階的長音,且以能連續吹出琶音著稱,用于獨奏極富表現力。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響樂中采用單簧管的作曲家,他覺得這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。
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杰(Estienne Roger)出版的曲集內(1716年再版,尚有藏書)。從大約1780年起,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樂隊采用?,F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-1850年發展而成的。
單簧管氣鳴樂器。廣泛應用于管弦樂隊、軍樂隊、爵士樂隊和輕音樂隊等。屬于木管樂器。中國俗稱黑管,有17~23鍵的各種伯姆制單簧管。
(1)記譜與音域
單簧管是移調樂器,用高音譜表記譜,記譜音域為e?e(4)。
(2)演奏技巧
單簧管也是一件很靈敏的樂器,除了在演奏斷音方面不如長笛那樣流利迅速外,演奏旋律、音階、琶音、跳音則相當出色。它能輕松地演奏連、斷音結合的各種光輝華麗的樂句, 這些方面可以與長笛相媲美。
(3)音色與音量
低音區,常被稱作“表情音區”,其發音低沉、濃郁、有戲劇特色;高音區音色純凈、明亮、富麗而圓潤;中音區的音色無明顯個性,發音較柔弱,能與很多樂器的音色相融合;最高音區發音尖刺、狂野,帶有呼嘯聲。除了極高音區不能弱奏外,單簧管其他各音區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變化;中音區也能達到ppp至mf的變化幅度。
單簧管奏斷音,三種吐音法都能使用,而最容易的、也最常用的是單吐法,用單吐奏斷音自然不能太快。在單簧管上的任何音區可輕松地演奏顫音和震音。
本文來源:天合琴行資訊中心,歡迎分享原創文章,轉載請保留出處!
天合琴行,值得擁有!

我要評論: | |
內 容: |
(內容最多500個漢字,1000個字符) |
驗證碼: | 看不清?! |
共有-條評論